2017年中学教师资格面试《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
2017-10-10 17:26 来源:职业培训教育网整理
摘要:职业培训教育网教师资格考试辅导名师团为您汇总整理了2017年中学教师资格面试《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发现生活物品的材质特点,利用因形选材或因材造型这两种方法设计制作一件日用品。
2.通过创意公司这种开放的活动形式,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高美术工艺的设计和制作能力。
3.感受美术课堂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艺术设计美观与实用的和谐统一,培养新颖多样的艺术创想和美术灵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从材料的色彩、肌理、形状、质地等材质特点发现生活物品的美,掌握因形选材和因材造型这两种设计方法。
【难点】
团队合作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一件融美观和实用于一体的日用品。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启发法、示范指导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废旧材料、美术卡纸、画笔和颜料、胶水、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废旧的软盘盒,指出软盘已经被最新的科技淘汰,但是这个塑料盒子还是九成新的,寻求学生的帮助,该怎么处理这个盒子,请学生大胆发表想法。
部分学生回答出废物再利用的时候,教师引导发问:如何具体改造这个软盘盒?
学生分享看法,教师揭示课题:软盘盒再利用的过程,就是美术中的“发现与创造”。
活动二:新课讲授
(一)观察材质,发现美感
1.大屏幕展示塑料软盘盒的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它在色彩、肌理、形状、质地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现:塑料软盘盒无色透明,光洁无纹理,中空长方体容器,质地坚硬。
2.引导学生思考:软盘盒的材质特点有什么美感?这样的材质和美感能给你怎样的创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软盘盒的材质空灵透明,带有自然的纯净美,配合中空的容器本质,可以改造成一个小的收纳盒。
3.教师揭示:废旧物品设计中的“发现”就是通过观察材料的材质特点,感受它的美,并激发自己的灵感,找出它最适合的用途。
(二)因材造型与因形选材
1.教师总结之前的课堂过程:我们先观察材料,再利用它的材质特点激发灵感,这是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材造型。
2.教师引导发问:那么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材料,是不是我们就不能设计了?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设计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先在心中构思想要设计的内容,再按照设计思路,寻找相应的材料,寻找的时候同样要观察和发现材料的材质特点,感受材料的美,并根据材料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构思,这就是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因形选材。
(三)教师示范,变废为宝
1.教师利用软盘盒和学生提供的设计成收纳盒的思路,示范操作,将软盘盒拆卸,利用其内部空间,合理粘结成收纳盒的隔断。
2.制作完成后提问:收纳盒做好了,你们看漂亮么?
学生回答:虽然收纳盒整洁干净,但是太过单调,不够美观。
教师总结:我们设计的时候,在保证成品实用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其美观,达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3.教师利用彩色便签条和广告颜料对收纳盒进行装饰。
活动三:实践设计
(一)创设情境,团队合作
1.教师创设情境,请学生四人一小组成立自己的生活用品创意公司,分工合作,利用教师给准备的废旧材料,采用因形选材或因材造型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日用品。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使用刀具要注意安全,鼓励有独到构思的小组,对个别小组进行创意咨询和技法指导。
(二)展示评价
请各个公司的“销售经理”上台展示本公司的创意成品,并由其他创意公司从创意主题、成品美感、实用性三个方面对其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总评。
活动四:小结作业
(一)学生汇报总结
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二)实践作业
请学生课下观察家里有哪些可以再利用的废旧材料,利用本堂课的知识,改造成一个精美实用的日用品。
六、板书设计
职业培训教育网教师资格考试辅导名师团祝大家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早日拿证。
编辑推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