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手机网

登录/注册

国家公务员
资料
申论

200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四)(答案)

2008-10-24 17:02  来源:

参考答案

  1.给定材料中提到“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下面给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A—E五项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哪几项?请写出这几项的序号,并分别说明为什么不正确。说明的字数不超过300字。(20分)

  A.政府要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因为医疗卫生是公共物品,所以应像计划经济时期一样,由政府将医疗卫生包下来。

  B.政府应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合理用药、收费标准以及医疗广告等实施有效监管。

  C.政府要加强对医院和药店的管理。禁止医院和医生开单提成。一经发现,在媒体上予以曝光。

  D.将医疗卫生服务完全私有化、市场化、商业化。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不是市场化过度,而是市场化不足。

  E.明确医院的“公益”性质。对属于公共卫生的疾病实行免费治疗。

  F.建立医疗保险制度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重要途径,要让全国有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得起保。

  A“由政府将医疗卫生包下来”的结果只能是政府“管不好”。医疗卫生领域分为公共产品和竞争性产品两部分,政府在医疗卫生的公共产品领域仍应发挥主导作用。

  C“在媒体上曝光”的作法不应属于政府行为,政府应采用监督、罚款、行政处罚等行政措施进行管理和制裁。

  D医疗卫生领域公共品性质的服务是营利性市场主体干不了、干不好或不愿干的,因此在公共医疗领域仍然要以政府为主导,不能“将医疗卫生服务完全私有化、市场化、商业化”。

  E卫生事业的社会公益性规定了医院的公益性。但是,“对属于公共卫生的疾病实行免费治疗”,从我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各国的实际经验来看都是不切实际的。

  2.根据给定材料,概述我国近年来医疗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概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25分)

  医疗卫生体制逐步的商业化、市场化。在供给层面,基本形成了商业化、市场化的服务提供模式。包括公立医疗机构乃至公共卫生机构在内的所有医疗服务机构,都已经成为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具有独立经营意识的利益主体。在需求层面,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地演变为私人消费品。

  3.(1)给定材料罗列了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多种意见。其中反映了两种不同思路,请对这两种思路分别加以简述。简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150字。(20分)

  针对“看病贵、看病难”这一难题,目前出现了明显意见相左的两种观点:第一,医疗卫生事业要强化政府责任,以政府为主导,由政府直接和全部提供并购买医疗卫生服务,保障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第二,继续医疗体制向私有化、商业化、市场化发展,除公共卫生外,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在政府监督、指导下的合理、有效的竞争机制。

  (2)请以“评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35分)

  评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两种思路

  目前,对于如何解决“看病贵、看病难”这一难题,存在明显意见相左的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认为医疗卫生事业要强化政府责任,以政府为主导,由政府直接和全部提供并购买医疗卫生服务,保障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该观点强调在医疗卫生领域“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是要强化政府责任”;另一种思路认为要继续医疗体制向私有化、商业化、市场化发展,除公共卫生外,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在政府监督、指导下的合理、有效的竞争机制,该观点认为目前出现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是由于“市场化非常不够”的结果。两种观点孰是孰非似乎难以定夺。

  让我们沿着“以政府主导”的第一种思路继续深入思考,如果医疗机构都采用大包大揽的计划体制,且不说政府是否真正负担得起,如果医院和医生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与自己的经济收益没有关系,那么医院的工作效率就会明显下降,到时候患者看病、住院就有可能要排长队(在国外计划体制的医院,也有患者申请住院要排几个月长队的现象),到时候就会出现新的不公平:有权、有关系的就会小病大养,挂床住院,而无权、无关系的弱势群体仍然是“看病难”。如果将医疗保险回到计划经济年代是不可取的,因为与当年比,现在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过去计划经济年代,工、农、商、学、医、药都是计划经济体制,大家都享受几乎是同等水平的固定工资待遇,如果今后在包括制药行业在内的其它所有行业都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下,仅仅把医疗行业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商品经济年代里,在政府机关都发奖金的大环境中,那些权利高度集中,并握有药品市场垄断大权的部门和人员,甚至包括有处方权的医生,能保证不拿药品回扣?也许将来医院的利润是没有了,而个人的好处也许比现在还要多,到时候医药成本降不下来,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负担不起,老百姓的“看病贵”,“看病难”依然得不到解决,到那时,是否又要考虑再走回头路?

  从这样的视角去思考第二种思路,医疗产业的总体市场化的取向没有错。关键是在市场和政策的取向和权衡中,需要调整好、保护好、认识好医疗健康消费的特殊性和内涵,在医疗改革问题上,充分认识到中国13亿人口结构和发展阶段的特点与特色,要将目前医疗卫生领域内存在的恶性竞争转为良性竞争,要在政府的监督、指导下,在一个市场化环境下及与之相适应的秩序和保障下推进。

  目前出现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是市场化方向错了,而是政府主导部门缺位,是历史欠账过多导致的结构性失衡,是公共财政对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保障医疗问题,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没有给予制度上的有效设计。无论何时,政府主导的部位也只能是保障医疗,政府必须通过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为享受低保等弱势群体的医疗购买服务,但决不是医疗保健的全部。作为公益医疗和保障医疗甚至预防医学和健康教育,应该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题内之意,也是小康社会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目的,这些方面才是政府必须承担起并实践好的主导行为。

人民网

[1][2]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取消 复制链接

相关资讯

返回顶部

移动应用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